◎《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2024国际(深圳)智能建造产业博览会现场看到,从智能测绘建模机器人、钢结构装配式楼宇建造方案,到工业化“造楼机”,多家企业展示了最新智能建造成果。
10月20日,2024国际(深圳)智能建造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智博会)在深圳举办,这也是建筑业首个聚焦智能建造全环节的专业博览会。
在数字化浪潮推动下,AI(人工智能)技术开始应用在建筑领域。《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智博会现场看到,从智能测绘建模机器人、钢结构装配式楼宇建造方案,到工业化“造楼机”,多家企业展示了最新智能建造成果。
中南建筑规划设计院工作人员介绍,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可通过新能源技术,如在屋顶安装光伏板,以及使用风冷热泵等系统降低建筑能耗。新材料应用也是降低碳排放的重要方法,设计中就使用拥有非常良好保温隔热能力的建筑材料,减少室内外的冷热交换等。
在中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展区,工作人员曾经理和记者说,公司打造了“房、车、网融合”绿色智能建筑,通过建筑、电动车、微电网系统,实现节能、产能、用能、储能一体化,也就是建筑能源的自给自足。“这种建筑采用钢结构装配式集成建造,装配率达到100%,空间利用率可达50%。”
曾经理介绍,与传统建筑相比,装配式建筑在减碳、节省耗材和提高空间利用率方面具有优势,由于是在工厂集中加工,更有助于减少废弃物。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装配式产品可实现全过程绿色建造,做到减废70%、节材25%和减碳30%。
目前而言,装配式建筑成本较传统建筑高约20%。“我们在上海有一个原拆原建项目,传统建筑方式要两年,综合成本更高,装配式建筑能做到半年内极限交付。随着规模效应提升,装配式成本还有望逐步降低。”曾经理表示。
记者在智博会现场看到,中建东方装饰有限公司携带旗下的智能装饰建图四足机器人亮相展会,吸引不少观众驻足。
该公司项目研发负责人郭志坚在现场和记者说,四足机器人是一个运动平台,可搭载三维扫描仪进行空间扫描,静止时扫描精度可达2毫米,移动时精度约为2厘米。
相比人工测绘,机器人的测绘效率提升逾10倍。郭志坚表示,机器人运用了最新的AI技术,在扫描中能够得到整体空间的三维扫描点云模型,识别现场与设计模型之间的差异,可减少人工复核工作量和错误率,是复杂施工环境与高精度需求下的理想解决方案。
中建三局云构机器人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曾庆介绍,公司第一代“造楼机”出现在2007年,而最新的技术体现在两款产品上:装配式“造楼机”的数据驱动吊装,通过数字化控制将预先制作的构件从地面吊至指定位置做装配,实现了过程自动化;工业化“造楼机”则通过集成机器人和机械臂,实现钢筋绑扎、模板辅助搬运等工序的自动化,减少了人工操作。
此外,未来通过集成更多功能的机器人,更多以自动化完成建造工序,工业化“造楼机”的效率还有望继续提升。曾庆表示,公司也将AI技术应用于“造楼机”的智能监控系统,对火灾、工人防护等进行安全监控,提高施工安全性和效率。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果个人会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服务热线
华体会官网赞助AC米兰
18024330488